2022年全国高考乙卷命题结构及内容特点解读

(一)整体特点:

纵观2022年全国乙卷语文试题,感觉能紧扣时代脉搏,突出核心素养,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深化立德树人,服务“双减”,强化反押题、反机械刷题,注重创新,突出“教考衔接”,突出正确教学价值导向等方面有亮点。2022的语文试卷从题型设置、试卷结构等角度有较大变化,但总体来看:稳定中有创新重知识与能力。比较近三年试题,明确全国乙卷的命题结构及内容特点,以期引导今后的教学。

2022年全国乙卷呈现以下特点: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如“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在与西方叙事的对比中探讨中国传统叙事文学中流动视角的使用,帮助考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叙事艺术的非凡成就;“实用类文本阅读”通过《韩诗外传》指出是中国人最先在文献上发表了雪花是六瓣的这一事实,肯定了先民们对自然的好奇和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文言文阅读”材料以吴起告诫魏武侯国之宝在德不在险,晏子劝说齐景供养老弱孤寡等历史记载,引导考生领悟儒家思想中“以德化人”德治主张和“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这些内容都有利于帮助考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提振全体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国人的文化自信。

2.深化立德树人,激发广大青年矢志报国的热情。如“作文”材料以直观的形式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在体育事业、科技发展、基础建设、综合国力等方面呈现出的飞跃式进步;“文学类文本阅读”借左翼作家萧红之口充分肯定了中国青年在抗日救亡、保家卫国方面一定能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有你们,中国便不会灭亡”。这些内容都有利于激发广大青年的家国情怀和积极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的热情。

3.服务“双减”,强化反押题、反机械刷题,注重创新。如“实用类文本阅读”全国乙卷考区首次考查科普类文章;“文学类文本阅读”首次考查了书信;文言文既没有取材“二十四史”,也没有取材“纪事本末”;“语言文字运用”首次取消了客观题,增设了成语填空、陈述人称出现频次效果分析、“仿词”修辞效果分析、病句修改等较为陌生的题型。这些改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但却有助于落实对考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有助于改变以往押题式或机械刷题式备考的现状,减轻广大考生的学习负担。

4.突出“教考衔接”,突出正确教学价值导向。如“文言文阅读”除了继续坚持翻译句子关键词语和重点语言现象与初高中文言篇目的对位(“克”“奈…何”“鳏寡”“论”“秩”及“名词动用”“定语后置”等)以外,还首次取消了文化常识题,增加了文言实词关联教材(《短歌行》《屈原列传》《曹刿论战》《孔雀东南飞》)的含义辨析题;“古代诗歌阅读”全国乙卷考区首次考查了与课内经典篇目的比较阅读(王勃此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诗中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何不同)。这些变化有利于引导各校增强对教材经典篇目的教学和备考重视程度,突出了正确的教学价值导向。

二、题型分析:

第Ⅰ部分:现代文阅读(36分)

1.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分值设定和试题结构设置没有变化。但题干中原来选不正确的变为正确的选项,加大考查学生的能力。论述类文本阅读分值设定和试题结构设置没有变化,三道选择题中第2题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其他两题均是选择“不正确”的。这一命题方式从2017年开始就是如此,只是不同年份要求选择“正确”选项的题号有所不同。

2021年第2题论证分析题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2022年第2题仍然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过变为选择“正确”的一项,这一微小的变化实际上是增加了这道题的难度。从这个变化角度看,论述类文本阅读对于整体阅读的要求更高,这种考查的引导指向更为明确,希望学生能够提高阅读专业论文的能力,尤其是提升把握论证内容及方法的能力。

本题第2个选项考查的是论证内容的概括及事例论证的作用。

第1题、第3题考查的是筛选整合信息以及逻辑思考、理解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2.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分值设定和试题结构设置没有变化,题型设置相当于均为选择正确的一项,这和以往年份的设置方法不同。这实用类文本阅读经历了从最初的两道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到2021年一道选择“不正确”加一道选择“正确”,再到今年两道选择“正确”选项的转变,从难度设置角度考量,也是略有增加。

第4题的设置很有新意。需要学生结合文字材料来读图判定,有一定难度。这对学生的跨学科、跨文理的能力考查是比较高的。

第5题和第6题相较于以往年份来讲,没有什么本质变化。第6题要求分析开普勒关于雪花的思考对我们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启示,有引导学生提升科学研究的敏感度,提升深入地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要从科学家身上获得的一些研究方法等的作用。从和2019年到2021年三年高考的比较来看,内容选择依然是时下比较热门的话题。可见这一类型的内容选择多为高考当年或前一年的热点话题。

3.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分值设定和试题结构设置没有变化。阅读材料选择的是左翼作家萧红在抗战时期写的《“九一八”致弟弟书》,是一篇书信体散文。阅读量近1900字,略大于往年。从内容来看,属于红色题材。在文中,萧红对于弟弟的关心以及对于他及同样具有革命激情的青年的充分肯定,对当代青年是有引导作用的。那个年代的青年是有为国奋斗,为国牺牲的激情的。那个年代少的是“娘炮”,多的是“英豪”。内容选择符合“立德树人”的核心思想。

第7题是简单的内容理解题,难度不大。

第8题要求分析萧红“恍惚感的由来”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难度适中。其中“一再呈现”这样的引导语,就是提示考生要结合原文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第9题要求分析萧红“对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活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这种设问直接将考生引向对文本主题的探讨。这道题起到了激励当代学生要有抗战年代青年的斗争精神、担当意识。从和2019年到2021年三年高考的比较来看,内容选择了从2017年的《窗子以外》之后多年未涉及的散文。但是从题材、主题等角度来考量,还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容。主观题的设置延续了前几年对打破答题套路的探讨理念。

第Ⅱ部分:古代诗文阅读(34分)

4.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分值设定没有变化,试题结构设置有重大变化,对传统考题的回归。阅读材料选自《说苑·贵德》。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国之宝在德不在险”,这也契合孔子所言的“为政以德”的思想。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其中有很多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篇章。主要表现的是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念及伦理观念。属于古代杂史小说集。

第10题依然为断句题,难度较低。

第11题一改以往文化常识考查,变为是“内容解说”题,对文言实虚词的含义理解,内容也大多为文化常识方面,至今已经有7年的历史,今年的内容设置打破了这一传统。实际上这是一种对于传统题型的回归。全国卷在考“文化常识”之前,文言文第一题一直是考查文言实词虚词,只不过这次的11题相较于以往而言,加入了初高中以及经典文本的语境,这在某种程度上,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考生要对教材内容十分熟悉,否则就难以判断。既考查对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情况,又考查对于语境意义的判断能力,体现了文言文基础知识考查的综合性与运用性要求。

第12题考查依然延用2021年变为的“概述”题型,难度适中。从和2019年到2021年三年高考的比较来看,文言文文本的选择从传记到本末体,再到今年的“小说”体。这体现了高考文言文选文的多样性特点。这也在客观上要求今后的考生要扩大阅读视野。

5.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分值设定和试题结构设置没有变化。阅读材料选择的是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是一首送别题材的诗歌,主题比较常见。

第14题是简单的内容理解题,根据诗歌原文,理解难度适中。

第15题是比较题,要求和初中所学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比较,要求比较“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的不同点。此题的难点在于对《白下驿饯唐少府》的颈联“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的观照和对尾联“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的理解。考生如果关注到“方法”和“排遣离愁”的关联性,就可解出这是重点考查抒情方式及情感内涵,否则答题方向就可能差之千里。从和2019年到2021年三年高考的比较来看,依然以唐宋名家为主要选择对象。注重对诗歌内容和情感内涵的理解考查。

6.名篇名句默写(共1小题,6分):分值设定和试题结构设置没有变化。

第16题三道题考查了高中篇目白居易的《琵琶行》、李商隐的《锦瑟》,初中篇目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篇都是古诗,没有考查初高中的古文,题型都是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但对书写的精度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日的复习备考中要注意书写的精准性。从和2019年到2021年三年高考的比较来看,依然选择名家名篇名句,较以往难度有所降低。

第Ⅲ部分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语言文字运用1(共2小题,7分):分值设定和试题结构设置有重大变化。

这几年高考试题的变化,在语言文字运用中体现的是最明显的,尤其是今年的变化是很大的。17、18、19三道题由原来的客观选择题变为两道主观题。17、18题的文本选材是对小镇相馆的回忆,那时的照相馆“存放我们的青春、温情、期待”,是一个时代的印迹。

第17题是成语填空,分值为3分。需要根据语境分别填写三个成语,每个1分。考查难度较以往的近义成语辨析增大,不过这道题的答案不应该唯一,只要符合情境即可,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更为灵活的特点。这也要求考生要扎扎实实地积累成语,不能抱有侥幸的心理。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不容忽视。

第18题考查更为灵活,分值为4分。考查“我”“你”人称及出现次数的效

果差别问题。这充分表现了语文知识的应用性原则,也属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范畴。考生都会有话可说,解题也有迹可循,但是要想得满分还是比较难的,这主要体现在对再三出现“你”的理解上面。

8.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第19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20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分析词语含义及得名原因的能力。

第21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Ⅳ部分写作:(60分)

2022年高考作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贴近生活,贴进社会,聚集焦点。无非是大社会,小自我。把握了这两点,你就能在高考作文中游刃有余。通过2022年高考作文可以看出: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你必须面对社会,走进社会,贴近生活,贴近自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