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好读、严谨、思维开放、家国情怀

这是一本很好读的书,读起来不会觉得那是很遥远的年代,且很有画面感;比如春秋时代,诸侯贵族养了专门打仗的一群人,叫做“士”!士除了军事训练外,还要学习舞乐和礼仪,舞乐的歌词汇总起来就是诗经;一些武士还会被安排比试武艺。

春秋的“士”是武士的意思,到了后世逐步演化为文士,实际反映了我们民族气质从大河滔滔的尚武精神,逐步趋向涓涓流深的崇文时代,盛则开元风流、唐诗宋词的黄金世代;衰则五胡乱华、两宋积弱。

这也是一本很严谨和注重史料考据的书,全书随处都是引句出处,可见先辈大师治学谨慎,读起来甚至有种侦探的感觉;其中以陈寅恪先生的李唐先祖来源一篇尤为细腻,通篇文章至少引入10种以上典籍,甚至引入元和郡县图志寻找李氏先祖足迹脉络,可见下功夫之深入。

读到宋神宗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把神宗汉武做了一个时代的类比,就很开放和新奇,引人无限的想象。

仔细想来,两个帝王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青年即位,血气方刚渴望建立功业,又都是到了王朝第四代,对内变革、对外应付外族干扰。

当然了,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决定着他们不同的结局:汉武接手的是一个经过了文景之治后民力得到恢复,同时继承了战国到秦以来的尚武之风,所以汉武即位不久马上着手对外战争;而神宗面临的则是一个过度宽柔、国库虚弱,崇文抑武的局面,他首先要解决国内经济发展的问题,王安石变法就这样呼之若出。

这堂西南联大国史课,我在想:有可能上某一节的时候,外边还有敌机掠过的声音;有可能讲到一半,大家不得不紧急收拾行囊立即转移;在这样战乱和艰苦的年代,这本书注入了大师们浓浓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

讲到五胡乱华时,书中犀利的讲到殷商以下两千年建功立业的华夏民族竟然颓废堕落到可惊的程度…

讲到两宋积弱时,作者痛心的写道男子既不能当兵,又不能成才,整个民族不知不觉间进入麻木昏睡的状态…

讲到南北朝一统前夕,书中写道两百年的分裂和对立,梵汉合流的黑暗中,孕育着一个新的中国…

正如最后的西南联大进行曲所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那一代的师生们,在民族危亡的的关头,保留着希望的文化火种!

不厚的一本书,读起来,沉甸甸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