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瑞幸咖啡创始人陆正耀和前CEO钱治亚创立了一个新咖啡品牌,库迪咖啡,在福州开出第一家门店。最近,库迪又在杭州、沈阳、南京、北京等城市开出10多家门店,迅速开启全国布局。你知道,2020年瑞幸财务造假事件后,瑞幸管理层大洗牌,陆正耀和钱治亚双双离开瑞幸。这次两人再度联手杀回咖啡赛道,要打造怎样的咖啡品牌?

乍一看,库迪咖啡跟瑞幸的定位很像。产品价格在18元—32元之间,主推新品是和瑞幸王牌产品同名的“生椰拿铁”“生酪拿铁”。两者的选址逻辑也很像,库迪咖啡的十多家门店几乎都开在购物中心和写字楼。库迪北京望京店的500米范围内,有5家瑞幸门店。据说,库迪咖啡的招商人员也多次提及,可以将门店开在瑞幸旁边。

COTTI COFFEE

但是,如果细看,库迪又和瑞幸有明显的不同。瑞幸主打咖啡外带,而库迪则围绕门店空间经营做文章。它打出“日咖夜酒,杯不离手,从早到晚,一直陪伴”的口号,除了供应咖啡,还供应中午的简餐,到了晚上还会变身酒吧,通过全时段经营扩大收入。以前有不少独立咖啡店是“日咖夜酒”模式,而连锁咖啡店这么做,还很少见。库迪能不能把这种模式成功复制到咖啡连锁品牌,还挺值得期待的。

就在咖啡连锁品牌忙着抄独立咖啡店的作业时,独立咖啡店的形态也在进化。不是卖精品咖啡,也不是卖第三空间,而是打起了文化牌。比如北京的一个小众咖啡店,大小咖啡,把胡同文化玩到了极致。

它的店都开在北京的胡同里,而且门店面积都很小,最小的只有10平方米,最大也不过60平方米,装修也不精致奢华。就这样一些不起眼的小门店,却吸引了很多人专门跑来喝一杯咖啡,到了高峰期没座位,客人甚至愿意背靠背地坐着,或者站着喝咖啡。这是为啥?大家肯定不是为这一杯咖啡来的,而是借着喝一杯咖啡,感受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胡同文化

大小咖啡店

那么,大小咖啡是怎么营造胡同文化的呢??

第一,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装修。前面说了,大小咖啡的设计不求精致奢华,而要营造出生活在这里的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比如,店面里摆着流动书报亭中常见的旋转货架,菜单是像胡同告示一样贴在墙上。吧台临窗的一侧安装着啤酒龙头,客人可以在室外从窗口直接买酒,类似单位大院里的粮油店。

再比如,在咖啡店墙上嵌入一个个小小的铝板,人多的时候,客人可以靠墙站着,把铝板翻下来放咖啡。站着聊天喝咖啡,就像在胡同里遇到老朋友,就停下脚步聊两句。大小咖啡还把店门口的马路牙子用不锈钢包了一层,让顾客可以坐在马路牙子上喝咖啡。

这都透露出大小咖啡的理念,喝咖啡不是件多高级的事,在哪里、用什么姿势,都能喝。在这里,没有精品咖啡馆端着的小资情调,有的是自在松弛的市井生活。

第二,大小咖啡还会定期举办各种市集,让客人感受胡同文化。

比如,举办食物试吃市集,市集里摆满了各种小份的甜点饮料,顾客可以自带小板凳,随地而坐轻松吃喝。再比如,大小咖啡还会举办每年一届的胡同美术节,邀请到几十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独立插画师、品牌主理人,在胡同里亲自摆摊,卖自己亲手做的手工和工笔画等等。顾客可以来这里买个冰淇淋,边吃边逛,就像一个沉浸式的都市胡同游园会。

第三,也是最难得的,大小咖啡做到了与周边的居民社区深度融合,让商业与社区长到了一起。

比如,在咖啡店门前的院子里,安放了老小区随处可见的居民锻炼设施,并漆上了大小咖啡特有的品牌颜色,克莱因蓝。喝咖啡的客人坐在店里,时常可以看到带着孩子来玩的附近居民,他们可是真正的“胡同人家”。

北京胡同咖啡文化

再比如,有一个门店的隔壁,住着一位爱好京剧的老大爷。他们就把整个墙壁都贴上了软木板进行隔音,让咖啡店的背景音乐和老大爷咿咿呀呀的京剧和谐共处。大小咖啡的创始人张老板说,在胡同里头开店,她逐渐拿捏到了分寸。门店的音乐只能开到2.8格,绝对不能开到2.9格,因为那就盖过了社区里自然的生活声响。

新店开业时,大小咖啡还会给店旁边的城管和物业都送去免费咖啡。逢年过节,张老板也会挨个拜访一下邻居。有人说,有次跟张老板去社区里的饭馆吃饭,一进餐厅,所有客人竟然都认识张老板,都在跟她打招呼。

有人开玩笑说,所谓用户—品牌关系,就是“我把你当朋友,你把我当私域流量”。而在大小咖啡这里,你能感觉到人和人之间的质朴和纯粹。

对一个城市来说,如果想要获得更旺盛的生命力,或许它看起来更应该像菜市场,而不是超市。超市比菜市场更有效率,而菜市场比超市更有魅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