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泉寺探秋

东平县实验中学 陈启崊

灵泉秋,犹如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一匹在草原奔驰的骏马,一只在万里高空翱翔的雄鹰,点缀在凤山之原上。

—-题记

金秋十月,风光无限,在秋高气爽、果实飘香的日子中,颜老师带领着我和小伙伴们去凤山探秋。

早就从大人口中听说过凤山的美名,那天吃过午饭后,我们就到县博物馆集合,迫不及待的出发了。在沿途中,我们看到了一片片枯黄的叶子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纷纷离开了大地妈妈的怀抱,轻轻地从树上飘落下,轻灵而温柔;小草们也脱下了绿油油的衣裳,换上了金灿灿的秋装,乍眼一看,就能够感受到亮色的温暖。

经过了半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达了凤山。凤山,果然名不虚传。通过颜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了凤山是由三座大山所组成的,它那两边铺开的山坡就好像凤凰的翅膀,中间那座屹立的山峰则好像凤凰的尖头,经过造物组合后,这不就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奇妙凤凰吗?

凤山有句流传名句:“家住凤山前,不出皇帝就出官”。在这座山前,元朝就出现了翰林学士承旨王构以及他的两个儿子王士熙和王士点,王构所著《修辞鉴衡》是中国第一部用 “修辞”题书名的著作;王士熙曾任中书参政,其诗文集《江亭集》有多篇传世,堪称元朝重点诗人和书法家;王士点曾任四川廉访副使,他和商企翁同编的《秘书监志》是研究元代秘书监的主要文献, 所著《禁匾》一书是详考历代宫殿门观的建筑奇书。凤山有王氏,父子比翼飞,真乃人杰地灵之宝地。这里还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元好问常来雅集地,翰林学士陈俨、乔达多次会友流连,元曲在这里袅袅飘起,“水浒戏”在府学诸生架构下传唱在瓦肆勾栏。

我们往山上走。颜老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残存的金朝大殿,它坐北向南,始建于唐朝,复修于金朝,距离现在近千年了,可它仍然屹立不倒,用几根高大的立柱昭示着它曾经的巍峨庄严;在残殿的周围,长有几棵高大的青檀树,据颜老师讲解,这种树的价值很高,是北方罕见的珍贵树种,它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几棵应该活了几百年之久。如果是夏天来到这里,它们的树叶一定是遮天蔽日,定是一个纳凉的好地方,而秋天,它们的叶子满是金黄,让人们感受到灿灿的生命奇迹,难怪古代有这么多文士喜欢一年四季来这里寻找安静与诗心。

我们从青檀树下走到东北角,来到一座全石的亭子。在亭子的旁边,竖立着一块高大的碑刻。等我们走近一看,只见那碑刻上刻着一个“灵”和一个不认识的繁体字,询问过老师后,才知道这是“灵泉”二字。在亭子内,还有一口井,称为“观音井”,在以前,泉水从山上流淌下来,泉水冲击石头,发出一阵阵清脆的声音,这就是当时僧人和文士食用山泉井。想起那些与泉水有关的故事,我觉得这灵泉不仅流进了深井中,也流进了我们来访者的柔软心灵,让我们去遐想,去思念,梳理走过的一幕幕。

在夕阳西下匆匆返回时,我望着展翅的凤山,盼望以后再来,特别是知道翰林学士陈俨和元代大师赵孟頫的交流后,作为东平陈氏后人,我也想着做一个爱文化、尚高飞的诗意女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