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南方四大水果之一,香蕉物美价廉的形象深入人心。它不仅营养价值高、能预防治疗多种疾病,而且价格十分便宜,常年位居世界主要水果产量前三名。

可最近突然有人说,香蕉就要迎来灭绝了,而且是“二次灭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为一种淀粉含量十分丰富的水果,香蕉的主要作用是治燥热、降血压、促进肠胃蠕动。其中有痔疮出血,以及燥热导致的胎动不安的情况,可以生吃;可以用香蕉辅以冰糖炖制。

至于降血压,主要因为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钾,能够平衡钠的不良作用。科学研究显示,如果午餐和晚餐是各吃一根香蕉,能够将患上大脑血凝块的概率降低约1/5。

除此之外,情绪焦虑、患有夜盲症和脚气等疾病的人,同样也可以多吃香蕉,有病治病,没病舒缓心情,有利无弊。

需要注意的是,香蕉性寒,因此体质虚寒或者患有肾炎、关节炎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人,不适合吃香蕉。另外要注意适量,每天至多吃1~2根,不要空腹吃,以免导致肥胖以及肠胃蠕动过快,给心脏造成负担。

总的来说,香蕉这种水果价值很高,市场需求也很大,再加上种植比较简单,因此每年产量都非常惊人。

既然如此,香蕉又怎么会灭绝呢?这还得从香蕉培育说起。

自然界里,那些未经人工培育的香蕉,其实味道相当糟糕,大规模培育起来也很困难。想要改善香蕉的口感、降低批量种植的成本,人们对香蕉的生长进行了人为干预,将其从二倍体变为了三倍体。

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像二倍体植物和四倍体植物进行杂交,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无籽西瓜、无籽葡萄等等。这类植物优点众多,但是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无法进行有性繁殖,只能进行“人工克隆”。

如果是在实验室里,那么这种情况并无风险,可是在自然界中,无法有性繁殖也就意味着基因单一、抗风险能力差。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香蕉才会在19世纪初迎来第一次大灭绝。当时,市面上盛行的香蕉叫做“大麦克香蕉”,这种香蕉果肉饱满、味道甜美,一经问世就横扫了当时的水果市场。

为了收益,果农们大规模种植这种香蕉,全然没有意识到一种叫做尖孢镰刀菌的真菌出现了。这种真菌不仅迅速掀起了“黄叶病1号”,导致大片的香蕉树坏死,而且还对杀菌剂有着强免疫性,根本难以对抗。

果农和分销商们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片香蕉园化为“焦土”。甚至由于大规模受灾,当年香蕉直接成为了贵族水果,在全球市场上价格直线飙升。直到20世纪50年代,最后一批大麦克香蕉也倒下了,人们陷入了“无蕉可吃”的境地。

当然,说是“无蕉可吃”有些夸张,毕竟人们很快就筛选出了新的香蕉品种,且这种香蕉能够抵抗黄叶病。这种香蕉,也就是我们如今市面上常见的“华蕉”。

可问题是,这种香蕉的口感比起大麦克香蕉来说,可就要差太多了,就像丹恩凯波所说的那样,“如今的香蕉比起当初的来,就像廉价冰淇淋对标哈根达斯……”

比吃不上“哈根达斯”更糟糕的是,随着昔日真菌升级版的来袭,黄叶病4号出现了。倘若无法及时找出应对之策,我们恐怕很快就得连“廉价的冰淇淋”都没得吃。

目前,全球很多香蕉园都出现了黄叶病4号肆虐的情况,在想办法攻克它的同时,各国也开始寻找新的替代“蕉种”。比如我国广西,就试着引进红皮香蕉,其他地方也多是将各种香蕉列上了备选名单。

有这些备选在,我们应该能一直吃的上香蕉,不过几十年后,我们吃的香蕉还是不是如今的“华蕉”,那就不一定了。

归根到底,这是香蕉从有性繁殖转向无性繁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我们能够利用香蕉的部分组织和器官,乃至于部分细胞,培育出新的完整的植株。但是却无法保证香蕉不受传染病的侵袭,也难以解决品种退化的问题,只能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新制苗。

各种人工培育出来的香蕉品种,从诞生到灭绝,都是有迹可循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各代香蕉的灭绝程度不同罢了

就像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大麦克香蕉,虽然因为无法抵抗黄叶病而难以全球推广,但是在泰国还是有少量遗存的。

新一代“蕉王”华蕉,未来也可能会面对灭绝危机,但其实是最差的情况,应当也能保留一些下来。再者说,下一代香蕉或许会比如今的华蕉口味更好,这都是犹未可知的,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