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中国民间思想界出现了一个西方伪史派,认为从古希腊到近现代,西方的历史都是虚假编造的。尽管他们的观点一直不被体制内的主流学术界所接纳,被视为“民科”和旁门左道,但他们的确挖掘出大量的考据资料,使得其主张在相当程度上是正确的、可信的。显然“官科”主流学者们的认知已经严重地教条化、学阀化了。

其实不仅西方有伪史,中国也有。中国的民国时期,也编造了大量伪史,不妨称之为“民国伪史”。西方伪史是近现代的西方学者根据现代西方的错误历史认知所编造,民国伪史则是民国时期的中国学者(民国大师)根据民国时期的错误历史认知所编造,而且两者存在密切联系,因为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中最西化时期,主张彻底否定中国文化和全盘西化

民国伪史象西方伪史一样,依然存在于我们主流的学术和教育系统中,继续误导国人,尤其是继续误导孩子。

民国伪史对中国历史的篡改和扭曲是系统性的,对其进行纠正的难度丝毫不比西方伪史的小,接下来我也对其进行系统性地纠正,逐条地指出和批驳。

今天说说民国伪史对春秋战国这一历史时期的错误认知,认为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欣欣向荣的思想创新时期,甚至再后来认为,是中国文明的“轴心期”,是中国文明的起点。但是,在民国之前的传统史观中,春秋战国并非一个思想的、文化的繁荣期,而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混乱黑暗时代。

概而言之,在民国之前的传统历史认知中,春秋战国是黑暗的礼崩乐坏,但民国之后,却将其篡改、编造成光明的百家争鸣。

“礼崩乐坏”就是礼乐崩坏,礼乐则是夏商周三代时期的制度和文化的核心,因此,“礼崩乐坏”就是当时的中国所发生的传统文化的崩溃。这种情况和民国之后中国所发生的传统文化的崩溃非常相似。

研究漫长的中国历史,一定要区分两种时代变化,一种是改朝换代式变化,另一种则是礼崩乐坏式变化。改朝换代式变化只是朝代的更迭,并无制度范式、模式的改变,譬如从夏到商、从商到周,或者是汉唐宋元明清的更迭,而礼崩乐坏式变化则是制度范式的变化和更迭,譬如从周经过春秋战国到西汉,从晚清经过民国到新中国。

显然,改朝换代式变化的频率高,而礼崩乐坏式变化的频率低。整个中国历史上实际只发生了三次礼崩乐坏式变化。

第一次是发生在从黄帝开始的五帝时期,五帝之前,三皇时期的制度范式是“结绳而治”的契约范式。当时没有政府,社会制度靠契约和评理来实现,也是一种人民完全自治模式。但在五帝时期,发生了礼崩乐坏,契约范式崩溃了,政府开始出现,并在五帝末期形成崭新的制度范式:以尧舜之道为基石的“礼乐范式”。

第二次礼崩乐坏式变化发生在春秋战国,三代时的礼乐模式崩溃,然后到西汉形成崭新的“儒法范式”:儒家为体,法家为用。较之于三代时期的礼乐模式,儒法模式的集权专制程度大大强化。从西汉到清朝,都是在这种这个制度模式之中的朝代更迭。

第三次礼崩乐坏式变化发生在清末民国时期,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儒法模式被摧毁,到新中国成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制度范式:社会主义范式。当然这个范式目前依然处于完善之中。

与此前的儒法范式相比,社会主义范式有三大变化。一是,世袭制被推翻,儒家梦寐以求的禅让制被恢复。禅让制更符合尧舜之道,是五帝时期的做法。二是,社会更加重视经济的生产,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的公私兼备的所有制形态。从所有制形态上看,实际上也是对三代时期井田制的恢复。只是井田制是以农业为主,而社会主义则以工业为主。三是,君权天授的天子思想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彻底的以人民为中心,即彻底的“君权民授”,人民性大大提升。这一点又是向五帝之前的三皇时期回归。

无论朝代更迭式变化,还是礼崩乐坏式变化,变化的过程都是混乱的、黑暗的、痛苦的,都是包含着战争的。由于礼崩乐坏式变化的级别更高,其混乱、黑暗、痛苦的程度也最高,五帝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清末民国时期都是这样的时期。

当发生礼崩乐坏式的制度范式的崩溃时,说明当时在基本理念上遭受重大冲击,这种颠覆性的文化冲击、文明冲击,不可能来自我们的文明内部,而只可能来自外部。也就是说,制度范式级别的历史变化的发生,都是遭遇空前的外来文明剧烈冲击的结果。

由于五帝和春秋战国距离现代太遥远,尤其是五帝,加之春秋战国时期汉字尚未真正成熟,而五帝时期压根就没有文字,使得后人对这两场制度范式级大变化的历史记忆是失却的,对其认知也是失真,即有伪史成分。

尽管如此,还是有星点和模糊的历史记忆和文献记录,结合现代考古学的发展,以及对中国之外其他文明的历史知识的增多,这些星点模糊的记载就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帮助我们恢复上古时的历史真实。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新思想,并非是当时的思想家的发明创造,而是中国文化和当时所遭遇的外来文化冲击的产物。新元素不是发明的,而是外来的。一如“民国大师”的新思想,不过是对现代西方文化的拿来和搬运。

由于清末民国距离我们很近,对这段历史的历史资料是很完备的。我们清楚地知道,这次历史变化就是外来的西方文明冲击的结果。实际上,这代表着制度范式变化的一般模式。诸子百家们的新思想,和民国大师们的一样,也是外传的,也是外传自当时的西方。当时西方的文明中心不在欧洲,而在波斯地区。

类似诸子百家、民国大师们的新思想,在五帝时期同样存在,在《尚书》、《国语》中都有零星记载,尤其包含在“绝地天通”这一历史事件之中。“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中搞民神混杂,冲击中国固有文化制度的(乱德)的“九黎”,就是当时的诸子百家、民国大师。民神杂糅即为当时的新思想、新文化,实际就是多神教

既然制度范式变化时期的百家争鸣式的思想繁荣,实际上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固有文化发生碰撞的结果,因此其中的诸子百家们一定是分成两派的,一派是代表和维护中国固有传统的流派,譬如春秋战国时的儒家。另外一派则是儒家之外的所有流派,他们或多或少地都拥护外来新思想、新文化。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百家争鸣,不过就是儒家之外的所有各家对儒家的围攻,这实际就是当时的中西文明、文化的冲突。

唯有明白这一层,才会真正弄懂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真正含义和合理之处。如果错误理解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当然也会错误理解汉武帝的罢黜百家。也就是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民国伪史。我们将另文剖析这一点。

当诸子百家现象出现后,就会出现两个立场,一个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的立场,一个是外来西方新文化的立场。中国所有的外来文化都是来自中国的西方,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个西方的具体位置不同。中国在亚欧大陆的最东端。

当你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就将春秋战国、清末民国时期看成是黑暗的传统崩溃时代,如果你站在外来的西方新文化的立场,就会将其当成光明的思想繁荣时代。民国伪史的出现,就是很多民国大师站立在西方新文化的立场重新看中国历史的结果。

这种立场错位不仅民国之后有,春秋战国之后也有,也就是说中国不仅有民国伪史,还有战国伪史,而且两者存在相似之处,甚至在现代社会两者会产生共鸣、共振。

当然也会有五帝伪史。也就是说,中国实际存在三种伪史:民国伪史、战国伪史、五帝伪史。分别出现在三个制度范式崩溃时期。也恢复真实的中国历史,必须把这三重伪史都要揭穿才行,这是接下来我的主要工作之一。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