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安全从来就是一件大事,由安全引发的事故时常在本课题组身边发生。对一个社会来说,进行安全教育的最重要时段在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时期。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对于小学生的学校安全教育,一般都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既没有列入教学计划,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组结合农村学校特点,形成一套完整的农村小学安全教育进课堂的有效机制,让安全教育真正成为小学生的保护伞,并适合在一定范围内的学校推广。
关键词:农村小学;安全教育;有效机制
聊城市东昌府区张炉集镇中心学校周广舜老师主持的《农村小学安全教育进课堂的有效机制研究》,课题编号为:SDAX2022527 ,参与人员有杜金元、邓鑫瑞、邵劲松、李敏、孙晓宇。本课题以农村小学安全教育进课堂的现状为研究起点,根据典型性、全面性和有效性等原则,选取了学区范围内5所农村小学的师生为研究对象,形成了一系列的“保障、实施、监督、反馈”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将不同方面的安全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头脑中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学会预防、应对、处理危险事件,使学生在安全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成长。
一、项目执行情况
本课题自网上公布立项之日起,主持人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多次召开研讨会议,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了人员分工,确立了课题具体实施方案。
课题组成员前期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设计了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收回并分析了问卷中集中反映的问题。以此为基础,课题组成员初步开展了农村小学安全教育进课堂的实践研究,以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找到了促进安全教育与教育教学有效结合的基本框架,并成功开题。
另外,课题组成员邵劲松老师于暑假期间参加了山东省安全协会组织的课题培训,为指导课题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理论基础。
同时,本课题组近日对先前工作进行了总结,召开了“中期总结大会”,形成了课题中期报告,并着手开展安全教育家校共育案例的研究,为后续的结题工作做准备。
二、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确立了实施方案的内容和形式
本课题组对农村学生和教师情况的调研后,了解到农村的安全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学校能够按照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方式相对传统,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学习少。家庭教育方面,部分农村家长外出打工,缺乏对安全方面的家庭教育,同时,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大多以口述、训诫为主,缺少直观形象的表述,传授内容也多缺乏知识性、技能性。因此本课题对农村小学安全进课堂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展开了研究。
经过梳理,课题组初步进行了以下九方面的内容研究,即: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教育、防溺水教育、防范校园欺凌、消防安全教育、地震逃生教育、踩踏事故教育、恶劣天气应对教育、体育和课间安全教育、食品安全教育。
(1)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教育
中小学校是学生集体生活的场所,易感人群集中,易导致交叉感染,社会关注度高。为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健康安全、维护校园正常生活教学秩序,我们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常识编成小口诀,融入课堂中,主题班会常态化,同时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形成“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万千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
(2)防溺水教育
我们将健全完善家庭、学校联动的安全教育机制,通过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周”“防溺水安全主题月”活动,强化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效,全面开展“四不一会”教育,教育学生不在无成人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不在上下学途中下江河池塘水渠等戏水玩耍,学会正确的自救方法。各班教师在学生周一到校后及周五放学前,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防溺水的教育。把握好重点教育宣传对象。使学生树立防溺水安全意识、掌握防溺水安全知识、提高防护自救能力,杜绝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确保教育事业和谐发展、安全发展。同时,我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反馈机制,将教师对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纳入教师的教学检查工作之中。
(3)防范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营造和谐育人氛围,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校园欺凌中,往往存在三类人群——“被欺凌者”、“欺凌者”和“旁观者”,三者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可转变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防欺凌教育中,我们创新性的加入了“角色转换”理念。促进“旁观者”向“阻止者”、“被欺凌者”向“反抗者”、“欺凌者”向“悔改者”角色转换。
(4)消防安全教育
消防安全重于泰山,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严重的人身和财产伤害,因此对学生进行广泛的消防安全教育确有必要。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针对引发火灾的原因、火灾的处理方法、应急消防演练、灭火器的操作、如何正确拨打火警电话等等对学生展开专题教育,确保学生在生活中懂得规避风险,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5)地震逃生教育
地震逃生演习,使学生了解地震形成的原因以及在密集场所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掌握地震来临时最有效的逃生方法。根据危险发生时,自身所处的不同场景,如果身处影剧院、体育馆、商场、书店、展览馆、家中、学校等不同场所,应掌握的逃生手段。
(6)踩踏事故教育
踩踏事故,是指在聚众集会中,特别是在整个队伍产生拥挤移动时,有人意外跌倒后,后面不明真相的人群依然在前行、对跌倒的人产生踩踏,从而产生惊慌、加剧的拥挤和新的跌倒人数,并恶性循环的群体伤害的意外事件。学校踩踏多发于大批学生下楼时推搡打闹,事发突然,一旦发生,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学生天性活泼,易被周围情绪感染,人群中易产生蜂拥的动作,因此在此专题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针对预防踩踏事故的发生,以及当踩踏事故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救与自我保护开展教育。
(7)恶劣天气应对教育
恶劣天气是指大雪、冰冻、低温、大风(扬沙)、高温炎热、强降雨和连续降雨等天气。针对地域性特点,学校所处地区容易发生大风、高温炎热、强降雨和连续降雨等天气,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主要针对学生在上下学路上的交通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在校学生的注意事项进行加强安全教育。
(8)体育、课间安全教育
体育课在中小学阶段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课程。体育课上的训练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安全上要注意的事项也因训练的内容、使用的器械不同而有所区别。我们分别针对短跑、跳远、投掷训练、单双杠、俯卧撑、足球、篮球等常见体育活动对体育教师进行前期培训,明确要求后再由体育老师在课上逐一渗透给学生。因为课间活动是小学生自发进行的身体活动,凡身体活动特别是多人之间进行的身体接触必然伴随一定危险性,而小学生又不能意识到这种危险性,所以极易发生校园伤害问题。面对课间活动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注重将教育与,养成学生的规则意识。
(9)食品安全教育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小常识编成儿歌,在学生心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依照《中小学生食品安全指导手册》,让学生每天学习,并通过知识竞赛、现场问答的方式进行专项检测,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减少食物安全事件。
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养的总体表现方式。在小学阶段中,安全教育的形式包括多学科渗透、多个时间段进行、多种活动组织、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设置专题安全教育课,邀请消防、交通、应急管理等行业专家进学校,以知识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专业的安全知识;利用每周的主题班队课,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将各学科教育与安全知识进行融合,润物无声地渗透安全观。
(二)本课题组公开发表的论文
本课题组课题组已经有两名成员在国家级刊物《教师周刊》上发表了自己的论文,分别是邵劲松老师发表的《探析安全教育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和李敏老师发表的《小学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课程融合探析》。另外,课题组其他成员撰写的论文收录进课题组论文集中。
(三)具体实施方案中的精彩片段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同学们的各项安全意识有所提高,本课题组将继续遵从这一主线,依托案例深入探讨安全教育有效进课堂的反馈机制。
(四)学生优秀作品
张炉集镇中心学校的学生们亲手制作的防溺水创意手抄报,该新闻曾被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报道。
三、本课题较同行课题组的创新之处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本课题组不断总结经验,创新路径,与其他相似课题相比,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本次研究将教学形式的单一与多元、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家庭进行三结合,在促进安全教育完善、实在、持久的基础上,促成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的切实形成和提升。如本课题组在进行食品安全与疫情防控教育时,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将正确的意识与做法传递到家庭、社会中去。同时利用主题班队会、宣传讲座、安全演练、安全公开课、知识竞赛、传唱“安全小歌谣”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安全教育传递到学生心中。
2.针对农村小学校园安全教育调查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安全评价模型进行定量系统研究,分析综合评价结果,健全完善符合农村小学实际的安全教育体系。
3.在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上,针对农村小学频发问题及现实条件,因地制宜,优化课程,将安全教育与各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进行个性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在课程的构建上,本课题组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突破学科壁垒,组织多学科教师进行教研、培训,明确理念,付诸行动。
四、本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
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1.前期理论化过重
本课题组针对“小学安全教育进课堂有效机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这并不是众多专家学者重点关注的内容。各个网站上与之相关的内容很少,导致本课题组起始研究无从下手,各环节之间的理论无法互相依托。因此,初期进行的研究理论化过于严重,实践性尚未可知。
2.总结不够及时,可操作性不强
本课题设计的研究过程具有一定科学性,课题组成员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大多数成员只重视做而忽略了及时总结,反思不足。另外,本课题组发现反馈机制的实施与研究相对复杂,难以付诸实践,下一步需要简化反馈机制的模型。
五?、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基于前期研究过程中参考资料匮乏,导致理论化过于严重的情况,本课题组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做出改进,要及时做好工作总结,将想法真正落实,形成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有效进课堂的可循环体系,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中期报告会之后,课题组成员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形成一系列安全教育精品带题课,还要挖掘各文化学科课程中的安全教育因素,并付诸于实践。
本课题组还需要根据课程环节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其主题单元的课时计划、内容和教学方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计划在课堂环节教学及时收集学生作品,便于及时反馈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掌握课中所学安全知识与技能。并着手开展安全教育家校共育案例的研究,为后续的结题工作做准备。
与此同时,如遇瓶颈,还需积极地向相似课题的专家团队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