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有一本外国人写的著作很有名气,是现代人研究中国工农红军早期历史的重要史料辅助之一,那就是《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由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下文简称斯诺)所著,是一本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具影响力的不朽名著。作为一部文笔优美且又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记录了有关于斯诺接触红军的很多真实故事,因为斯诺本人在1936年6月至10月,一直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

其中有一个故事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常常作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对比时的反差出现,闲话少叙,现在让我们故事开始。

与大多数来华的外国人一样,斯诺一到中国,就被当时中国人的状态和社会风气所震惊,经常在日记中吐槽,比如他在上海救火,结果被路人要洒水钱,这让他对中国民众有了一些不好的印象,惊讶于中国平民的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而当他抵达革命区后,却觉得自己到了另外一个中国,反差就是如此之大。

当时他在革命区里游览,为了方便斯诺的生活,红军给他安排了助手,有一次他的饭菜是由两个孩子送来的,这两个孩子穿着大了好几号的制服,戴着红军八角帽,帽舌很长,大小也不合适,以至于帽子不断掉下来遮挡他们的眼睛,而且他们对斯诺这个外国人的态度也比较冷淡,带有疏离感。

不过斯诺还是凭借自己过人的社交天赋,和其中一个孩子“交流”了起来,想方设法将小战士哄笑了,双方关系变得融洽,然后斯诺就像之前对待中国的普通侍者一样,用随意的口味招呼小战士,让两人帮忙给自己拿点水来:

“喂,给我们拿点冷水来。”

可是红军小战士听了斯诺的招呼根本不理,就当没听到一样,斯诺又招呼另外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和斯诺在中国其他地方碰到的侍者根本不一样,这让斯诺感到诧异,最后还是当时红军的交通处长李克农笑着告诉了斯诺原因:

我发现戴着厚玻璃近视眼镜的红军的交通处长李克农在笑我。他扯扯我的袖子,对我说:“你可以叫他‘小鬼’,或者可以叫他‘同志’,可是,你不能叫他‘喂’,这里什么人都是同志,这些孩子是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是革命者,所以自愿到这里来帮忙,他们不是佣仆,他们是未来的红军战士。”

这两个小战士的表现和非革命区的中国人完全不一样,带有一种那个时代中国还非常少见的自豪感,尤其是对外国人时还能保持。

不过,小战士虽然没有搭理斯诺,但不大一会儿还是送来了水,斯诺赶忙对小战士道歉,临了还不忘记说:

“谢谢你,同志!”

而小战士的回复也给了斯诺很深刻的印象,让他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少年,而是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因此斯诺才将这件小事记录在了自己的书中,还连连感慨:

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

这件事很小很小,就像是一件日常中的琐事一样,但以小见大,可以清楚地看出革命区里的中国人,与革命区外的中国人,完全是两个状态,这全赖于红军的努力,共产党人认为所有人都有人格上的平等,无论他是底层还是地主资本家,并且将其融入到了集体的信念和理想中,贯彻进日常的行动里,这才是老百姓们普遍用脚投票,跟着红军走的主要原因。

在当时中国的其他地方,还维持着封建时代的很多残余思想和传统,人与人之间等级森严,人人平等大多数时候都只存在于地主和资本家们的群体内,他们对普通中国人、贫民可没有平等的思想,而当共产党和红军将平等思想切实的传播和维护出去之后,那么品尝过平等滋味的大多数中国普通老百姓,就再也不想回到为奴为隶的旧世界了,他们愿意为此付出生命捍卫!这就是斯诺能在革命区里见到与国统区中国百姓截然不同的精神气的原因所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