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很长,也很短,有时为了成功,就需要忍一忍,等一等。
明朝胡惟庸升任太常寺少卿后,与杨宪是死对头。胡惟庸想与杨宪“硬杠”,老谋深算的李善长却劝他忍一忍,等一等。直等到朱元璋对杨宪有疑心,杨宪的“扬州政绩”败露,胡惟庸终于不再隐忍和等待,一举扳倒杨宪这个政敌,杨宪落了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胡惟庸本是性情中人,与李善长比,还缺少忍与等的韬略。倘若胡惟庸不问时机,草率提刀上阵,与杨宪“硬杠”,弄不好身首异处的就是胡惟庸。
在与杨宪的争斗中,胡惟庸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在于胡惟庸选择了忍与等。
懂得忍与等的人,大都是智慧超群之人。东汉末年,孙刘联盟面对声势浩大的曹军来犯,一时人心惶惶。武将不想再忍,定下火攻之计后,却苦于没有东风。于是诸葛亮搭台施法,实则等来东风,终于火烧曹营成真,从而有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如果说忍是一种无奈,那么等就是一种谋略。忍的是心态,等的是时机。一旦时机成熟,万事俱备,便可相机而动,一举而定乾坤。
战国时期,越王勾践,败于吴国,被迫屈膝投降,越国并至吴国后,勾践被赦免归返故里。战败后的勾践,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每日忍辱负重,待时机成熟后,终于大败吴国,不仅复了国,而且还雪了耻。
忍,不是盲目的忍。忍,是为了积蓄力量,是为了等时机成熟,后再力量爆发。如果只知道忍,无限期的忍,那么忍的屈辱,就没有了意义。在时运不济时,在人生低谷时,在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时,无论个人有多艰难困苦,有多屈辱,都要学会忍,学会等,这是成功的智慧。
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忍常人不能忍的耻,等常人不能等的急,才是做大事者的气度。汉时的军事天才韩信,在受“胯下之辱”时,他忍了常人不能忍的辱。投军项羽后,成为马夫,不受重用,他也忍了。他在等时机。
后来,他终于等来了英主刘邦。倘若韩信当初不能忍“胯下之辱”,投军项羽时自暴自弃,他就不会成为后来威震天下的“帅才”,也不会成为西汉的开国功臣,更不会被后人敬仰而名传千古。
忍是一种气度,需要很高的修养和精神力量来支撑,才能得到等的结果。司马迁受宫刑之辱,如果不能忍,轻易放弃生命,就不会有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后人更不会对他如此敬重。
尘世中的路,有坦途,也会有荆棘。当我们徒步穿越荆棘和黑暗时,我们需要忍,更要学会等,不能轻易放弃。拥有了忍与等的智慧,我们多半就赢得了人生。
滕州融媒
作者 钱永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