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究竟怎样赋能基层战“疫”,

构建新型智慧城市的数字孪生体系?

投资一亿多元

建成产学研检用质量基础设施平台,

对工业制造有什么作用?

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点,

对老百姓的“伙食”健康有哪些影响?

生命健康、数字孪生、智能制造、未来乡村、教育成长……这些热点问题,无论放在哪个情境下,都能引来广泛人群的关注。然而,12月8日-9日,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培养项目综合学科组2022年度学术交流活动中,60多名市领军拔尖培养人才聚集象山,不仅“一网打尽”以上的热点、潮点话题,还与“创业男神”面对面交流创业的酸甜苦辣,并通过学术合作、沟通、分享,促进一批项目的对接推进和落地,产生出一桶桶的“真金白银”,以互助共赢促进了行业跨界、人才跨界、打造出宁波人才的领军品牌效应

专家论坛分享“热点”“潮点”

每年岁末进行成果分享交流,已成为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各学科组的年度学术盛宴和“共同奔赴”,综合学科组的学术交流会已是第6年。

今年,共有60余名来自各领域的领军拔尖人才聚集一起分享学科组5位领军、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通过头脑风暴,让人才们在思想的碰撞中分享前沿观点,在智慧的火花中跨界交融迸发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宁波市李惠利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宁波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医坛新秀徐国栋,宝略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副总裁、宁波市元宇宙学会理事、宁波市数字孪生执委会副会长孙华,国家智能制造装备质检中心副主任/学科带头人、兼任全国液压气动标委会(SAC TC3)副主任委员郑智剑;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环境首席专家王明湖,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副院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符水波等在主题交流环节中分享了各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为相关与会的人才提供重要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以学术交流为契机,人才们还走进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象山亚帆中心,对我市的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海洋运动发展有了更多了解。

与“创业男神”面对面交流

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5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光伏发电系统核心设备主创式逆变器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是首家以组串式逆变器为最大主营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近年来,公司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级行业标准10余项,并以第一起草单位的名义制定了两项国家标准,是光伏组串式逆变器行业标准的重要制定者和参与者之一。今年 8月18日,“锦浪科技”的总市值曾突破1000亿元。

总市值破千亿,背后诉说的是锦浪科技创始人王一鸣17年坚持不懈的追“光”史。从默默无闻到逆变器出货量全球第三的“单打冠军”,锦浪科技董事长王一鸣也向宁波市的领军拔尖培养人才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验。

“创业机会来时,一定要当机立断。”“以太阳能为主的清洁能源,是全球的主力能源。”“融资一定要在企业不缺钱时就开展,缺钱困难的时候来不及。”“我们愿意与大学院校开展更多合作。”……

面对领军拔尖培养人才们的提问和建议,王一鸣一一回应。

王一鸣1981年出生,今年才41岁,是个名副其实的理科学霸。读博期间,王一鸣看中了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潜力,利用自己的奖学金成立了锦浪科技,并因回国创业中断了自己的读博之路,当时他才24岁。

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中也有不少创业中的科技人才,在企业发展中也遇上过快速发展、员工增加过速等管理上的瓶颈问题。对此,王一鸣给创业人才的建议是:不要过于相信MBA管理学教材与案例,一定要从实践中摸索、去悟,找出适合自己的管理。

宝略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华表示,王一鸣和锦浪科技是宁波“创一代”的典型代表,此次通过对锦浪科技未来工厂的参观学习,以及与王一鸣面对面的创业经验交流,能够体会到很多创业者的共性问题与解决之道,对他颇有启发。

跨界合作创造“真金白银”

人才汇聚,跨界合作,也为宁波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新的路径。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关键人才”高工蓝席建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极端环境特种功能涂层及国防重大装备工程应用。在此次的人才跨界交流环节中,他与宁波水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志刚、宁波双林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平均、宁波工程学院副教授王江波等领军人才均对接了合作意向。

蓝席建在完成国家各级科研任务的同时,依托“领军朋友圈”积极推进交通等民生领域重防腐及功能涂层防护质的提升,联合同为领军的宁波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李志勇完成了高速护栏、枢纽、跨海跨江大桥等多项示范应用并获得用户高度认可。

宁波朗达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应国刚当场表示该技术可与他的基于荷载调节控制的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完美匹配,彻底解决隧道开裂、剥落等弊病。

宁波朗达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型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工程安全风险控制为核心,是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高端技术服务提供商,应国刚在交流合作中也分享了一年来的合作利好。

2021年,应国刚借助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培养平台,与平台上的谢含军、李志勇、肖勇、杨海挺、吴敦、周鑫、孙华等多名领军拔尖培养人才在先进工程装备制造和数字化服务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合作,服务重点工程,重点企业。

其中,人才们联合研发的安全低碳隧道成套装备,列入了浙江省高端制造业国内首台(套)产品,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限空间作业难题,联合攻关成套工艺和装备,填补了行业空白。此外,他与宝略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的人才团队针对在役工程结构安全管理难题,联合攻关数字孪生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与平台,已投用服务市政、交通等重点工程。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李亚峰在今年7月的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厦门大学跨界交流中,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专家姚再起高工就桥梁监测振动传感器存在“监测信号不稳定,成本高、多通道”等问题开展过研讨。5个月间,双方已在“车路协同的多模态传感器的智能监测采集设备的开发与实现”项目中达成一致,签订了合作协议,合作第一笔经费已经到款。

李亚峰表示,通过人才间的跨界交流合作,项目的成交显著,已受理发明专利1项,软著1项。几个团队还将继续通过分工协作,资源整合,在项目申报、设备产业化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

在今年的交流合作中,宁波丽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恒峰收获也颇丰。他与第一层次领军人才——宁波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教授李星合作开发研究制备多功能超大孔陶瓷材料。双方根据应用场景差异,设计开发、研制不同系列的使用寿命长、效率高的、太阳能发电存储。

科技领域的领军拔尖培养人合作项目之多,成果之厚令人欣喜,而在人文学科领域的合作成果也同样让人兴奋。宁波财经学院教授李红表示,宁波市歌舞剧院院长严肖平、音乐创作室主任吴军在“领军共建活动”中走进了宁波财经学院象山影视学院,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场地建设等方面与学校达成共识。促成了“宁波影视音乐创作基地”顺利落地。

多年来,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培养工程搭建学习提升平台、合作交流平台、服务社会平台、成果展示平台,打造“人才朋友圈”,形成了以“一圈四平台”为抓手的本土人才培养“宁波模式”,让宁波高层次人才们有了更好的归属感、合作态与创新力。

来源:甬派客户端

一审:陈雨露

二审:方子龙

三审:赵菊香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